读报介绍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书报为伴精神好九字秘诀人不老这里是宝丰
TUhjnbcbe - 2024/4/28 17:42:00
什么食物治白癜风 https://m.39.net/pf/a_8890845.html
图为年时期的《宝丰报》杨松华老人在阅读《宝丰快报》

宝丰县是千年古县,历史悠久,底蕴厚重,人杰地灵。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一代代父城儿女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动人篇章。

在咱县有这样一位离休老干部,现年已90岁高龄,70年党龄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曾创办过《宝丰报》,与报刊从此结缘,孜孜以求。几十年来最喜欢的事就是读书看报,从书报中汲取精神食粮,不仅在阅读中积存了大量的资料,而且还编写出多本珍闻奇闻书籍,为大家树立了一代典范。他就是年从县交通局离休的老干部杨松华。

10月16日上午,值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,记者一行专程来到位于县农贸市场南口路西一家属院,看望采访了这位耄耋老人,受到了老人的热情接待。90岁高龄的他虽然满头银发,但依然精神矍铄,健健康康。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,笑起来充满爱意,温暖如春风。一进客厅,只见其家中屋内墙壁周围,挂满了名人条幅、贺词、彩色家照及中组部老干局和市县级获奖证书,桌面上摆满了他订阅的七种报刊,和他收集编写的五本书籍,满屋洋溢着阵阵书香。谈起他的人生,他娓娓道来。他年出生在西平县人和乡杨庄村贫苦农民家庭,年4月参加工作,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土改时被派到到宝丰工作。曾在我县13个单位工作过,当时全县的8个区,他工作过的有5个,在县直8个单位工作过,历任共青团宝丰县委书记、《宝丰报》报社社长、大营区委书记、县交通局局长等职。膝下三男两女,四世同堂,年5月离休。文革时受过万人大批判,多次降职使用,还患过肺癌,动过大手术,一生跌宕坎坷。

作为新闻工作者,对杨松华老人曾任过早期《宝丰报》报社社长的经历倍感兴趣。说起那段历史,老人兴趣盎然,思维敏捷,侃侃而谈。

90岁高龄的杨松华和88岁的老伴陈玉梅

临时受命筹办报纸

年,中共宝丰县委根据全县政治经济形势一派大好,认为需要一块阵地作为党的喉舌,在政府和全县人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。年春节过后,时任宝丰县委书记刘毅找他谈话,说县里打算办报纸,准备让他担任社长。杨松华说自己解放前只上过一年半的初师,文化水平低,怕难以胜任。刘毅鼓励他:“现在是政治挂帅,你政治思想强,县委信得过你,你一定能把《宝丰报》办好。”并让他和组织部联系,挑选五六名工作能力强、文字水平高的同志当助手。后经组织部查阅档案和协调,把孙世忠、刘献志、张道生、韩西林、兰泽波调到报社工作。年3月,县委派杨松华和孙世忠到河南日报社学习,他们在河南日报社学习了三个月,除了学习政治,主要学习办报的基本知识。杨松华由于文化水平低、基础差,过去连报纸上的标点符号都搞不清,但通过几个月的学习,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为办报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年6月1日,县委决定创建《宝丰报》,7月1日《宝丰报》正式创刊。报纸定位:《宝丰报》为中共宝丰县委机关报。以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、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农业发展纲要为宗旨,以社论、消息、通讯、特写、小品、宣传画等形式,宣传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。当时,报社编辑人员的分工是:杨松华任社长,除负责报社的全面工作外,根据县委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,主要负责写社论;孙世忠、刘献志和韩西林不定期深入到农村、厂矿、机关、学校等基层一线采访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,并负责审查、修改通讯员的稿件,当时全县培养通讯员多名,解决了人手不足问题;张道生负责排版和插图等。《宝丰报》的读者主要是全县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,特别是农村干部群众。由于报道消息及时,篇幅短小,语言浅显易懂,生动活泼,深受读者欢迎。报纸起初为八开石印5日刊,年改为铅印,为四开四版3日刊,由邮局负责发行,对采用稿件,薄付稿酬。年7月1日—年4月1日,《宝丰报》共出版期,报社社址在县城北大街。年4月,随县制撤销划归平顶山市,报纸更名为《平顶山农报》。《宝丰报》在当时影响很大,对促进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。

谈起现在的《宝丰快报》时,他说,《宝丰快报》现在是彩报,图文并茂,编辑合理,版式新颖,容量也很大,内容报道有深度,我很喜欢看。当记者用手机给他展示电子报时,他慌忙戴上眼镜仔细浏览,赞不绝口,连说几个好、好、好,太先进了。他关切地询问了报纸的发行量、采编等情况,脸上流露出满满的笑意。并寄语新一代宝丰报人始终牢记使命、与时俱进,用笔和镜头记录时代,定格精彩,当好党委政府的喉舌,讲好宝丰故事,为建设“四强县”、迈入全国“一百强”而鼓与呼,成为宣传推介宝丰的一个窗口、一个平台!祝《宝丰快报》越办越好!

一生坎坷乐观豁达

当天上午,县水利局离休干部丁金水也来到杨松华家。一进杨松华的家,丁金水老人开口便说:“松华弟,我最了解你,多年来身受重大挫折,在我县多个部门任过职,文革时受过万人大批判,多次降职使用,患过肺癌,动过大手术,死而复生;次子火灾烧伤面积达百分之四十,险些丧命;次女年轻孝顺,得急病,青春丧命;前二年最疼爱您的长女佳婿,患癌症去世。可如今你已是九旬老人,身体硬朗,说话如响钟,骑车一溜风,在咱县也是名人一个。记者同志要好好报道报道。”

杨松华微笑着说:“我是一颗红心向着党,爱读书看报,乐观向上,抗风险能力强,我保健康的九字秘诀你是知道的。”

提到了杨松华老人保健康的九字秘诀,记者一行也来了兴趣。于是就与两位老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。

一、“忠”,就是为党尽忠。入党七十年来,他抱着活着是党的人、死了是党的魂的决心,牢记党的宗旨,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为党工作。困难面前压不倒,遭受挫折难不倒,终身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。

二、“诚”,就是诚信待人。他的做人原则是:以身正人、以诚待人、以心换人、以情感人、一视同仁。他在职时和离休后,不论对领导、对下级、对群众、对亲朋,从不说一句假话、谎话、瞎话,一就是一、二就是二,一言九鼎,一成不变。

三、“直”,就是个性直爽。他口苦心甜、有啥说啥、不会拐弯抹角,不会哄人、骗人、说假话,更不会笑里藏刀害人、损人。

四、“坚”,就是坚持正义,反对邪恶。特别是不会拍马屁、不会吹顺耳风,对下级、对弱势群体不会歧视看不起,爱见义勇为、打抱不平。

五、“乐”,就是乐观至上。人老想过百岁关,乐观至上最当先。他的双眼是望远镜,会看高来会看远。大处看,改革开放大手笔,国家建设大发展、人民生活大改善、国强民富人喜欢、国防巩固民安全……小处看,他说他家日子真舒坦,子女孝顺,儿孙满堂,家庭和谐,天天吃的细米白面、喝的牛奶鸡蛋、穿的新衣不断、住的楼房宽展、吃药看病国家报完、月月工资七八千元、幸福生活比蜜甜……

六、“勤”,就是勤奋阅读,丰富知识,锻炼大脑。几十年来的工作生活实践,使他深刻认识到阅读报刊是“知识的海洋、智慧的结晶、精神的食粮、健康的良医。”因此,他除公费订阅《老人春秋》、《平顶山晚报》外,还自费订阅《党史博览》、《新传奇》、《名人传记》、《河南日报》、《快乐老人报》等报刊。在阅读过程中,他的学习方法是:一般文章粗读一遍,重点文章反复阅读,加深记忆。热点、难点、亮点,边读边记。他的袖珍日记本有20多本,累计记录达10万余字。

通过阅读,大开眼界,不仅解决了他很多糊涂认识问题,而且还把报刊中的“伟人风范、隐秘战线、国防利剑、奇珍遗事、古人名训、养生长寿、教子成才……”等精品文章剪辑收集,达到千余篇余万字,选编成五本书籍:《稀世珍闻》、《珍闻集锦》、《书林撷趣》、《文海拾贝》、《感悟》,先后免费赠送给有关县直机关、离退同志、亲朋好友,达余人次(每人平均4-5本)。有时他还把阅读的好文章自费复印多份,分发给老朋友分享,从而丰富了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,也促进了正能量的传播。

七、“爱”,就是爱民如子。特别对离退休人员中的弱势群体及家属遗孀,更加关爱。喜欢每月轮流去上门走走,带些薄礼,到家里看望慰问,说说话,唠唠嗑。自离休30年来,他耗资万余元,先后看望百余人次困难同志及其遗孀,看到他们开心,他也开心。

八、“广”,就是广交朋友。参加工作以来,凡是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老领导、老同志,不管后来在国内外、省内外、县内外,他都和他们通电话,通报情况,相互鼓励。省市内的老同志,他还带礼品前去看望。特别是本县的老友们,经常在离休干部陈玉成的家庭特色茶舍,品茶聊天。这个茶馆免费供茶20余年,每天多者十几人,少者五七人,他是天天不断,到茶馆给老友们讲历史典故、名人故事,逗得大家捧腹大笑。有一次他讲个“宰相肚里磨舟船”的典故,说的是宋朝宰相王安石娶个小妾,后来他发现小妾和男佣有染,想杀妾灭迹,又一想怕传出去丢人现眼,于是对小妾吟诗一首:“日出东来还转东,乌鸦不叫竹竿捅。鲜花搂着棉蚕睡,撇下干姜门外听。”并对小妾说:“答对了免你一死,还赠银三千两,放他们远走高飞。”结果小妾对诗一首:“太阳出来转向南,你说这事过半年,大人不记小人过,宰相肚里磨舟船”。宰相听后只好兑现承诺,赠银放人,一走了之。大家听后受教育不浅,纷纷称赞。

九、“看”,就是对有争议的重大问题,要全面、客观评价看待。特别是历史伟人、功过是非,更要合情合理、冷静评价。伟人是人不是神。他们有辉煌成就,也有过失和不足。在交谈中他发现个别老同志,有极端的错误言论,他都采取摆事实、讲道理的方法,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观点。促进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效果。

对于杨松华的为人处世和养生秘诀,丁金水老人大加赞赏,还特地为他写了两首赞句,结束了我们的采访:

(一)

杨公品优万年青

松树林荫遮云顶

华夏之子暖民心

九旬党员誉父城

(二)

高风亮节群英敬

抗击风险传美名

老翁康健作奉献

乐观向上对党忠

(史军伟丁金水梁国强文/图)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书报为伴精神好九字秘诀人不老这里是宝丰